K為什么不能被腎小管重吸收
尿由流經(jīng)腎單位和集合管的血漿形成。分三個過程: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腎小球的濾過(glomerular filtration)指腎小球毛細血管網(wǎng)內(nèi)的血漿成分向腎小囊腔濾過。濾過的動力是腎小球的有效濾過壓,濾過的結構基礎是濾過膜,由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構成。人的濾過膜厚約325納米(nm),其中內(nèi)皮細胞和足細胞層各厚約40納米。內(nèi)皮細胞上有分布規(guī)整的窗孔,孔徑50~100納米,窗孔總面積占毛細血管總面積的5~10%,而肌肉毛細血管窗孔總面積占毛細血管總面積的0.2%,故前者的通透性比后者大100倍或更多。基膜是由水合凝膠組成的微纖維網(wǎng),網(wǎng)孔隙4~8納米,伸展性較大。足細胞是有突起的細胞,從胞體伸出初級突起,再由后者伸出次級突起,與相鄰足細胞的突起形成指狀交叉,突起間的裂隙稱裂孔,孔徑25納米,上覆有一層薄膜稱裂隙膜,是物質濾過的最后一道屏障。濾過膜的結構像多層篩,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構成濾過膜的機械屏障,限制大分子物質通過。濾過膜上有帶負電荷的唾液蛋白,構成濾過膜的電學屏障,限制帶負電荷的物質濾過,這些特性決定了濾過液(又稱原尿)的性質,除不含大分子的血漿蛋白外,均與血漿相同。有效濾過壓及濾過膜的通透性和總濾過面積是決定腎小球濾過的主要因素。每分鐘由腎小球濾過的血漿量約125毫升,腎小球濾過率為每日生成原尿180升。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腎小囊腔的原尿,在腎單位兩端液壓差作用下,經(jīng)腎小管流向集合管,稱小管液。腎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細胞能選擇性重吸收小管液的水分和各種物質,其中水分99%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Na+、Cl-、尿素大部分被重吸收,而肌酐則完全不被重吸收。重吸收的機制有兩種:一為主動重吸收,依賴管壁細胞代謝活動提供的能量使小管液中的溶質分子逆著濃度差轉運至管外的組織液,再回到血循環(huán),如Na+,葡萄糖的重吸收。另一為被動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質按理化原理,順著細胞內(nèi)外的化學電位差、滲透壓差和溶質濃度差而轉運至管外,經(jīng)組織液回血循環(huán),如水、Cl-的重吸收。腎小管各段對各種物質的重吸收率不同。葡萄糖全部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Na+的重吸收,65%在近曲小管,10%在遠曲小管,其余在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受醛固酮調(diào)節(jié)。水的重吸收,2/3在近曲小管,1/3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后兩者受抗利尿激素調(diào)節(jié)。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分泌是指管壁上皮細胞將代謝所產(chǎn)生的物質如H+、NH+3、K+等轉運到管腔中的過程。排泄是指將血中已有的物質如肌酐、NH3攝入體內(nèi)的藥物等,經(jīng)管壁上皮細胞轉運至管腔中的過程。分泌和排泄都是通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細胞進行,分泌物和排泄物都進入小管液中,通常對兩者不作嚴格區(qū)分,統(tǒng)稱分泌,以免與總的排泄概念混淆。原尿的成分除了含血漿蛋白外與血漿基本相同,經(jīng)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經(jīng)乳頭管流出時,其量(1500毫升/日)與成分與原尿大不相同,即形成尿。
簡述你所知道的人體組織學屏障及功能
①氣血屏障:肺泡腔內(nèi)的氣體與肺泡隔毛細血管內(nèi)血液攜帶的氣體之間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結構稱氣-血屏障,由肺泡表面液體層,Ⅰ型肺泡細胞與基膜,薄層結締組織,毛細血管基膜與連續(xù)內(nèi)皮構成。有的部位兩層基膜之間沒有結締組織成分,上皮基膜和毛細血管基膜相貼而融合為一層。氣-血屏障厚0.2-0.5um。當肺纖維化或肺水腫時,導致氣-血屏障加厚,使肺氣體交換功能障礙。
②血-胸腺屏障:血-胸腺屏障是血液與胸腺皮質間的屏障結構,由⑴連續(xù)性毛細血管內(nèi)皮,內(nèi)皮間有緊密連接;⑵內(nèi)皮外完整的基膜;⑶血管周間隙,間隙內(nèi)可有巨噬細胞、周細胞、組織液等;⑷胸腺上皮細胞基膜;⑸連續(xù)的胸腺上皮細胞五層組成使得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抗原物質)很難與胸腺細胞接觸,故不引起直接地免疫反應。
③濾過屏障:腎小體類似一個濾過器,當血液流經(jīng)血管球毛細血管時,其內(nèi)血壓較高,血漿內(nèi)部分物質經(jīng)有孔內(nèi)皮、基膜、足細胞裂孔膜濾過腎小囊腔。這三層結構成為濾過屏障或濾過膜。濾過腎小囊腔的液體稱原尿或濾液。原尿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質外,其成分與血漿基本相似。濾過膜對血漿成分具有選擇性的通透作用,血漿中的水、溶質和小分子物質易通過,而血漿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物質則不易透過,這與濾過物的分子大小、電荷及形狀等因素有關。
④血-睪屏障:是生精上皮近腔室的生精細胞和間質小血管的血液之間的屏障結構,由間質毛細血管的內(nèi)皮及其基膜、結締組織、生精上皮的基膜和相鄰支持細胞側面近基底部間的緊密連接構成。功能是阻止有害物質進入生精上皮,維持有利于精子發(fā)生的微環(huán)境;防止精子抗原物質溢出到生精小管外而發(fā)生自體免疫反應。
⑤胎盤屏障:胎兒血與母體血之間進行物質交換所必須經(jīng)過的結構稱胎盤屏障或胎盤膜。早期由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滋養(yǎng)層及其基膜、薄層絨毛結締組織、毛細血管基膜和內(nèi)皮組成。胎兒發(fā)育后期,胎盤膜變薄,只有合體滋養(yǎng)層、共同基膜和毛細血管內(nèi)皮三層,物質交換功能較早期增強,更利于胎兒血與母體血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