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衍熙微器件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武漢衍熙微器件有限公司聯(lián)系方式:公司電話,公司郵箱info@yanximc.com,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5條聯(lián)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1條。
公司介紹:
武漢衍熙微器件有限公司是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于武漢市江夏區(qū)藏龍島開發(fā)區(qū)藏龍大道19號凡谷電子研發(fā)中心研發(fā)樓(2號樓)。
武漢衍熙微器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秋,注冊資本5,000萬(元),目前處于開業(yè)狀態(tài)。
通過愛企查查看武漢衍熙微器件有限公司更多經(jīng)營信息和資訊。
誰知道"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意思?
商山早行
年代:【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五律】 類別:【羈旅】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行役詩之一,為詩人離開長安時所作 。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已成為眾口傳誦的名句?!霸纭弊质沁@首詩所描寫的中心,詩中的一切動作、場景、情緒都圍繞著它而發(fā)出,為鏡頭焦點之所在。
首聯(lián)“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xiāng)”,敘述了詩人啟程的時間和心情。詩人已經(jīng)起床而后驛站催人登程的鈴聲才響,從此足可見出詩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態(tài) ?!氨枢l(xiāng) ”三字則點出了詩人早行的原因,表現(xiàn)了其寢不安眠 、倍加思鄉(xiāng)之情折磨的內(nèi)心痛楚。
次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寫詩人初離驛站之所見。這里,詩人用感情的紅線穿起了一串名詞之珠,為我們構(gòu)成了一幅別具情彩的早行圖:雄雞啼鳴,昂首啄開了新的一頁日歷,正在此時,一輪殘月卻仍懸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隨著早行人的腳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鋪滿銀霜的店前木板小橋上 ,已經(jīng)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見的足跡。經(jīng)過詩人這樣一詞一景致的層疊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圖便躍然紙上了。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凈天沙》中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話,不能不說其秋景圖深得溫庭筠這幅霜晨圖之妙趣。次聯(lián)寫雞啼,狀殘月,描人跡 ,繪銀霜 ,有聲、有色、有光、有溫度,但所突出的重心還是在一個“早”字上,只不過詩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體化罷了。
三聯(lián)“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是寫早行一路之所見。“槲葉”凋零,“枳花”盛開,點出了早行的節(jié)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葉滿路,當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個“明”字卻別開境界,它打破了拂曉時分的凄冷、昏暗,給人以迎接紅日噴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時,“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時天光之暗,從而反襯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聯(lián)與這一聯(lián)看成是繪寫“秋天景色 ”,顯然是因為其身處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長的規(guī)律。
末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繼上聯(lián)而來,是回寫早行之先夜晚所得夢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艷 、旭日將升的動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夢境。在夢中,我看到鳧雁歡騰嬉戲,落滿那美麗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將見到家中的親人了吧?!這兩句詩表達含蓄。它本來是指詩人急于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情懷,然而,詩人卻避直就曲,而以“鳧雁”之“滿”塘的形象畫面?zhèn)鞒鲎约合<皆缛张c家人歡聚一堂的言外之意。這樣,就形成與首聯(lián)遙相呼應(yīng)的完美構(gòu)思局面,進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強烈心情。
除了善于圍繞中心造景寫情、結(jié)尾含蓄有致的特點之外 ,對仗工整巧妙地當是其不容忽視的藝術(shù)特色 。中間兩聯(lián)不僅寫得聲、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間感極強,加深了人們對詩歌立體畫面的形象感受。
-----------------------------------------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注釋
【注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
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眲e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
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
風光。
情景交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集評】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作者以寧靜的筆調(diào)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一路
行來,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
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是一首筆調(diào)靈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語淺味永,
摹寫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頗有審美價值的淡墨畫――
充滿著農(nóng)村生活氣息的夏夜素描。
-----------------------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 ,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 ,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yōu)美,也是農(nóng)田水利較好的地區(qū)。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jīng)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xiàn)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 ,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敃r當?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 ?!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 ,“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 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 ,可是筆鋒一轉(zhuǎn) ,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 ”,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 ,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我們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出自溫庭筠《商山早行》,這是一首抒發(fā)個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開頭兩句寫早行引起了對故鄉(xiāng)遙念。中間四句寫景,處處突現(xiàn)一個“早”字。末尾二句說雖然途中觀賞著景色,但頭腦中卻在回想著“鳧雁滿回塘”的“杜陵夢”境,表達了對長安的留戀之情和孤獨失意之感。“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gòu)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為傳誦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你不能簡單地解釋說茅店所養(yǎng)的雞在打鳴,此時月亮還斜斜地掛在茅店的屋檐上,一個旅客起早趕路,在板橋白色的霜露上留下了足跡。這只是一種想象方式之一,各個意象之間有更靈活的關(guān)系,它們在時空定位和邏輯的關(guān)系上都有很大的靈活性。 詩句純用名詞組合,構(gòu)成典型環(huán)境,起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表的效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xiāng)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该髟聞e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里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guān)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jié)果?!傅净ā苟湔f明季節(jié)是在夏天。在全首詞中這兩句產(chǎn)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nóng)村夏夜里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huán)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概f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xiàn)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zhuǎn)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后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商山早行
年代:【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五律】 類別:【羈旅】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釋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行役詩之一,為詩人離開長安時所作 。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已成為眾口傳誦的名句?!霸纭弊质沁@首詩所描寫的中心,詩中的一切動作、場景、情緒都圍繞著它而發(fā)出,為鏡頭焦點之所在。
首聯(lián)“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xiāng)”,敘述了詩人啟程的時間和心情。詩人已經(jīng)起床而后驛站催人登程的鈴聲才響,從此足可見出詩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態(tài) ?!氨枢l(xiāng) ”三字則點出了詩人早行的原因,表現(xiàn)了其寢不安眠 、倍加思鄉(xiāng)之情折磨的內(nèi)心痛楚。
次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寫詩人初離驛站之所見。這里,詩人用感情的紅線穿起了一串名詞之珠,為我們構(gòu)成了一幅別具情彩的早行圖:雄雞啼鳴,昂首啄開了新的一頁日歷,正在此時,一輪殘月卻仍懸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隨著早行人的腳步踏上旅途?!澳谰性纾性缧腥恕?,鋪滿銀霜的店前木板小橋上 ,已經(jīng)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見的足跡。經(jīng)過詩人這樣一詞一景致的層疊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圖便躍然紙上了。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凈天沙》中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話,不能不說其秋景圖深得溫庭筠這幅霜晨圖之妙趣。次聯(lián)寫雞啼,狀殘月,描人跡 ,繪銀霜 ,有聲、有色、有光、有溫度,但所突出的重心還是在一個“早”字上,只不過詩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體化罷了。
三聯(lián)“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是寫早行一路之所見?!伴稳~”凋零,“枳花”盛開,點出了早行的節(jié)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葉滿路,當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個“明”字卻別開境界,它打破了拂曉時分的凄冷、昏暗,給人以迎接紅日噴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時,“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時天光之暗,從而反襯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聯(lián)與這一聯(lián)看成是繪寫“秋天景色 ”,顯然是因為其身處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長的規(guī)律。
末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繼上聯(lián)而來,是回寫早行之先夜晚所得夢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艷 、旭日將升的動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夢境。在夢中,我看到鳧雁歡騰嬉戲,落滿那美麗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將見到家中的親人了吧?!這兩句詩表達含蓄。它本來是指詩人急于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情懷,然而,詩人卻避直就曲,而以“鳧雁”之“滿”塘的形象畫面?zhèn)鞒鲎约合<皆缛张c家人歡聚一堂的言外之意。這樣,就形成與首聯(lián)遙相呼應(yīng)的完美構(gòu)思局面,進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強烈心情。
除了善于圍繞中心造景寫情、結(jié)尾含蓄有致的特點之外 ,對仗工整巧妙地當是其不容忽視的藝術(shù)特色 。中間兩聯(lián)不僅寫得聲、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間感極強,加深了人們對詩歌立體畫面的形象感受。
-----------------------------------------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茫鐾庖粫r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p>
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注釋
【注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
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
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
風光。
情景交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集評】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作者以寧靜的筆調(diào)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一路
行來,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
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是一首筆調(diào)靈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語淺味永,
摹寫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頗有審美價值的淡墨畫――
充滿著農(nóng)村生活氣息的夏夜素描。
-----------------------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 ,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 ,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yōu)美,也是農(nóng)田水利較好的地區(qū)。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jīng)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xiàn)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 ,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敃r當?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 ,“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 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 ,可是筆鋒一轉(zhuǎn) ,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 ”,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 ,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我們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把幾個名詞排列連綴起來,構(gòu)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圖景,向為傳誦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xiāng)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该髟聞e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里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guān)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jié)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jié)是在夏天。在全首詞中這兩句產(chǎn)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nóng)村夏夜里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huán)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xiàn)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zhuǎn)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后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雞聲”一聯(lián),出自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詩如其題,就是寫了一次從商山一大早出門的事。此聯(lián)最為人所稱道的地方在于連用六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而不用一個動詞,給人一種節(jié)奏上的跳躍性美感,同時又緊緊扣題地勾勒出一幅早行圖:茅店(鄉(xiāng)野旅舍)外,雞聲報曉,斜月低沉,秋日的木板橋上結(jié)著一層薄霜,也正是這層薄霜上留下了早行的旅人的行跡。
至于辛棄疾,雖被后來以“辛蘇”并舉稱為宋詞中的豪放派大家,但其詩中除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大氣,“眾里尋她千百度,騫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委婉外,亦常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樣恬淡田園風。簡言之,包括這首《西江月》在內(nèi),辛棄疾寫過一批反應(yīng)田園風光的作品,這類作品多為一種對平和寧靜的田園生的贊美與憧憬。
- 相關(guān)評論
-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