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妝品690-697代表的成分?
化妝品690 —697代表的條形碼不是化妝品成分。
中國條形碼的前綴為690~699,697開頭的產(chǎn)品條碼是中國的。條形碼分為4個部分,從左到右分別為:1-3位:共3位,對應該條碼的693,是中國的國家代碼之一。
二、護膚品成分表排列順序有講究嗎?
有講究的。 護膚品的成分順序是由含量百分比由多到少排列的,排在最前面的是含量最高的,然后依次是遞減的。所標識的成分名稱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進行順序,即排位越靠前,表明這個成分在該化妝品中的含量越高。例如,水是大多數(shù)化妝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劑,在許多情況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最靠前的位置。
藥監(jiān)部門對護膚品是有要求的,要求標注全成分,也就是護膚品里使用的全部成分都要寫出來,寫出來是按照由多到少的一個順序排列下來。對于在產(chǎn)品中含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在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可以任意排列順序,也就是說,這類成分之間可以不分先后。
就有一種情況是可以不寫的,也就是說,使用的原料里邊用含有的非常微量的成分,這種成分的存在,所有的功效幾乎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這種情況是可以不寫的,其他情況都是要寫全成分的。
化妝品全成分表能讓我們了解使用的產(chǎn)品都添加了哪些成分,但是這些成分通常會使用標準的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來標記,對于不具有化學專業(yè)背景的普通消費者,即使看到了成分表中的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也未必能夠知道這些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事實上,復雜的化妝品原料標準中文名稱代表的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成分。
三、化妝品成分表前幾位有效?
1、排位越靠前,表明這個成分在該產(chǎn)品中所占比重越大
全程分標識的成分表中成分名稱是按照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的
例如
水是化妝品中最常使用的媒介,在許多情況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他一般在成分列表的第一位
其他常用的溶劑比如乙醇(酒精)、甘油、丁二醇等也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
它們的作用除了保濕以外,就是幫助溶解護膚品中的有效成分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必須借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濃度適中,酒精并不會對肌膚造成刺激,反而還可以收斂炎癥,提升護膚品的滲透效果
當然,敏感肌以及對酒精過敏的人要慎用
2、對比參照物
防腐劑和膠質成分是兩個重要的參照物,他們在配方的濃度絕對不會超過1%,所以排在他們后面的成分,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對肌膚的改善效果基本就可以忽略了
3、防腐劑不可避免
因為護膚品中水含量非常多,其他的成分像油脂、氨基酸等比較容易受微生物污染,所以沒有辦法完全不使用防腐劑
4、質地濃稠不代表營養(yǎng)豐富
濃稠度并不能和營養(yǎng)畫等號,很多時候濃稠度是由某些成分造成的。比如卡波姆、黃原膠
丙烯酸(脂)類等,雖然他們的質地外觀都比較濃稠,但是使用感很清爽
5、香精、香料
這些是統(tǒng)一以香精標注在全成分表中,色素就以著色劑的編號或者中文名稱標注
6、保濕類
它的成分有透明質酸、甘油、丁二醇、神經(jīng)酰胺、牛油果樹、礦油、尿囊素、礦物元素等
7、美白類
這類成分就有、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煙酰胺、曲酸氨甲環(huán)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等
8、防曬類
防曬成分會有規(guī)定的限量和使用的條件,一些比較容易引起過敏問題的成分需要在標簽中標識出來
比如含有二苯酮-3的防曬產(chǎn)品,需要明確標出“含二苯酮-3”方便對這種成分敏感的消費者慎重選擇
9、抗衰老類
有視黃醇及其衍生物、煙酰胺、勝肽、氨基酸肽、波色因神經(jīng)酰胺、大豆異黃酚類等成分
10、祛痘類
有水楊酸、辛酰水楊酸、過氧苯甲酰、杜鵑花酸煙酰胺等
11、舒緩鎮(zhèn)靜類
這類成分有積雪草甘、神經(jīng)酰胺、洋甘菊提取物、蘆薈汁、牛油果油等
看這么多知識點學會怎么看成分表了嗎?
四、p開頭的護膚成分?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Paul&Joe,法國的品牌,最著名的是粉底,打造陶瓷娃娃的效果。
Paul&Joe彩妝 (Paul&Joe Beaute) 以菊花圖案作為設計藍本,在包裝設計上不斷以不同種類的菊花做出變奏,連成分也加入金盞花、向日葵等菊花類精華,使化妝品同時有護膚成分。
Paul&Joe雖然是法國牌子,卻滲有濃烈的日本味道,所以Paul&Joe彩妝 (Paul&Joe Beaute) 選擇在日本首度推出。憑著Paul&Joe彩妝 (Paul&Joe Beaute) 精致的限量包裝,立即壟斷不少亞洲少女的心。歷時短短幾年已站穩(wěn)化妝品市場,實不可小看。
- 相關評論
- 我要評論
-